刘中说不清楚自己的年龄。他有一本黄埔同学通讯录,上面注明:刘中,1920年生。但他的档案中1980年调升工资表和2002年增加养老金审批表上,他出生年份填的却分别是1925年和1924年。哪一个是真实的?
努力回忆,刘中说自己考入黄埔军校十五期时,武汉会战正打得激烈,那年正好20岁。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军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据此推算,老人应该出生于1918年,今年96岁。再让老人尽力翻开记忆,他记得当年一起考入黄埔军校的河南老乡有五六十个,现在一个也联系不上,可能都已经去世了。
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刘中老人为目前生活在丹东地区最早的黄埔军校生。
刚毕业就上战场
刘中听力基本丧失,附在耳边大声喊,他才能听个大概。如果听明白了,笑纹便在脸上荡漾开来,一一道来——我是在(1938年)夏天入学的,一个中队123人……
黄埔军校第十五期八中队入伍生刘中上了一段时间课,称谓改为军校生,步兵科。领到一套军装,很珍惜,星期天才自豪地穿上,上街闲逛,吸引了无数艳羡的目光,神气得很。
训练非常严格,天还没亮起床号就响了,两分钟集合完毕,列队站好,齐整地唱着校歌,每天一次拉练,一个早上跑30华里(15公里)。
课堂上学习战略战术,操场上训练各个科目,不容懈怠,一丝不苟,苦练加勤练。1941年刚一毕业,排级军官刘中就上了战场。长沙第三次会战激战正酣,刘中所在部队驻守南昌外围,他跟一个伤员要了一件东西,保住了自己的命。
厮杀中人已经麻木
战事惨烈。丢了胳膊少了腿的伤员往后方撤,刘中看见其中一个伤员戴着防毒面具,便说,你下阵地了,这玩意也没用了,给我吧。
这个伤员想想也是,便摘下防毒面具给了刘中。真是巧!伤员们刚撤下去,一片雾气悄无声息地飘过来,刚说“不好!”已经晚了,闻到的人大片倒下。
刘中没事,有防毒面具护着,侥幸捡了一条命。
打一阵停一站,厮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太阳变得灰蒙蒙的,惨淡无光,天上没有一只飞鸟,时间好像停滞,不再往前走。手里的家伙拼命吼叫,思维一片空白,只看见对面的日本鬼子一个个倒下,硝烟中,人已经完全麻木,无惊无喜。
忽然,天地间肃静下来,听见远处传来小孩的哭声,这才猛地醒了:这一番攻防结束了!
在阵地上坚守了二十多天,刘中所在的连一百多人,只剩下二十几个下了阵地,后面的部队前来换防。
听不见枪炮声心里便发急
战事短暂停歇。刘中带着一个排负责警戒,趁着空闲,他想睡一觉。眼睛刚闭上,一阵爆响,赶紧跳起来,以为又开战了。
出去一看,才知道是一个班长买了一大堆鞭炮绕着村子放,一个劲儿地跳着叫着,发泄着郁闷。刘中很能体会他的心情,有一段时间听不到枪炮声了,心里发急,需要排解出去。
民族危亡,国家面临一场大灾难,自己要拼了命跟日本人干!
一句话救了几个兵的命
那天,刘中去团部汇报战斗情况,路过一个小房子,听见里面有说话。觉得奇怪,进去一看,见是几个兵正在吃饭。
刘中问,你们怎么不在战壕里吃?他们说,休息休息,再说,战壕里有死尸……刘中很生气,命令道:“赶紧回去……”
几个兵乖乖回到阵地。对面又开火了,那个房子成了一个目标,被几发炮弹炸得片瓦无存,刚才在里面的几个兵直呼万幸。刘中一句话救了几个兵的命。
一个日军俘虏
当上了国军教员
抓住了一个日军俘虏,长官认为可以发挥他的作用,交给他一个任务:教官兵们日语。这个俘虏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有文化,教起课来很认真。但他有一个爱好,喜欢打机枪。
长官说,让他随便放!优待俘虏嘛!
刘中的黄埔同学王景真当上了团长,团长有特殊的待遇,王景真经常叫刘中到他的团部,吃点好的,烧热水洗个澡。这是难得的“休整”。
打了无数次仗,刘中毫发未损。抗战胜利后,他的职务是代理团长。
起义前被征求意见
1949年10月,刘中所在的国民党第18兵团在成都宣布起义。起义前,师长召开会议,征求军官们的意见。
刘中回忆到这一段,禁不住笑了:“征求意见?没感觉,赞不赞成,有什么关系……”
编入解放军后,刘中任营长。1951年,他转业到了安东(丹东),担任过汽车厂厂长等职务。
经过一番“推算”,确定老人今年96岁。快100岁的刘中身体结实,思维清楚,爱看书读报。经历过生死,经受过磨难,老人的性格却很爽朗,这非常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