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初中时我就发现了苗头,那时她跟女生很亲密,和男生相处像哥们儿,但我没说出来。”女儿工作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向妈妈吐露了心声,“她说她喜欢女孩子,不喜欢男孩子,那时我一下子就反应过来了……”
安然妈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很清楚同性恋人群的存在,她也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她并没有因为女儿是同志而诧异,反而是在女儿告诉她自己已经和一个女生处了好几年对象后感觉吃惊,“我竟然浑然不知”,她笑着说。
洛妈妈来自山东菏泽,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儿子只有16岁。她很庆幸儿子没能将同性恋的秘密隐藏太久,“因为他隐藏得越久,就会越难过”。
谈及儿子的出柜经历,洛妈妈有些惭愧,“我偷看了他的QQ,他和朋友聊天时说他不知道怎么向父母出柜,‘出柜’?什么意思,我很好奇,于是我在网上搜,结果……”
知道了‘出柜’的意思,洛妈妈当天就得到了儿子的证实,“他很坦白,直接就告诉我了”。正直青春期的儿子告诉洛妈妈自己对男生有好感,而不喜欢女生。洛妈妈没有责怪他,而是欣然接受了孩子的性倾向,“我们家比较民主,孩子是独立的,我和他爸都无权干预”,洛妈妈说。
唯一让洛妈妈忧虑的是孩子的将来,“他会不会出入一些混乱的场合,会不会乱性,他将来要怎么结婚,怎么生育下一代”,这是洛妈妈最关心的问题,她也时常和儿子探讨这些话题。
专家意见
关于孩子是同性恋,家长的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过早地,轻易地给孩子贴上“同性恋”的标签。
同性恋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至今仍被争论,可以肯定的是,相当多的同性恋是后天形成。对于孩子来说,女孩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往往有一个同性依赖时期,和通性的小伙伴很亲密,很依赖,家长不必为此过度恐慌的。
人在青春期时,是自我认识和建立与异性正常关系的时期,这两者会相互影响。孩子打扮得不像女生,也许是对自己的女性身份不够认同,那么这种不够认同是怎样造成的? 说自己对男孩没兴趣,也许是只是还不懂得怎样与男孩交流和建立联系,宣称自己是同性恋,很可能处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
家长对孩子过度反应,打打骂骂,孩子很可能更加“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认为自己就是同性恋,索性义无反顾,强化了孩子认为自己是同性恋的自我判断。在孩子的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家长引导孩子树立起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和自信至关重要,异性之间的思维差异原本存在,如果没有和异性建立积极正常的交往模式,会导致她与异性交往没有价值感,也就没有快乐的体验,也就容易更依恋与同性的相处,形成一种貌似的“同性恋”。
家长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同性恋倾向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如果家长不知如何把握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和尺度,建议可以咨询相关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