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天来给大家揭秘一下曹雪芹的那些事,曹雪芹为大家所熟知的唯一作品就是红楼梦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堪称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那么红楼外的曹雪芹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
粥之不能与饭比,系于营养价值。系于淀粉提供的热量。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粥比饭所需米量,要少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灾荒年景,米甚至还要少些。虽然粥和饭成份相同,但形式颇异,一为流体,一为非流体,区别在于水和米的比例上。由此可见粥的最大特点就是水份比较的多,而干物质比较的少。粥可以填满胃部,但不耐久,两泡尿一撒,就会饥肠辘辘了。在文学范畴里,凡兑水太多,言之无物者;凡米粒甚寡,内容空洞者;凡文字游戏,华而不实者;凡思想浅薄,识见鄙陋者;凡前车后辙,老调重弹者;凡鸡零狗碎,茶杯风波者;凡无病呻吟,感情廉价者;凡假冒伪劣,粗制滥造者……等等,这些当代文坛屡见不鲜的现象,大概都可称之为文学的“粥化”危机。
社会需要货真价实的精神食粮,读者需要结结实实的文学营养,这是时代赋予作家的使命。
不幸的是,在当下物质第一的世界里,那些自以为是永垂青史的大师级作家,那些自以为是千古绝唱的了不起作品,所以愈来愈不堪入目,愈来愈被人不以为然,就是由于他愈来愈多地兑进太多的水,而愈来愈少地放进米粒。若是再减去那些大家看腻了的老套路,减去变换不出新花样的性描写,减去令人恶心的陈词滥调,减去大家都能猜想得到的情节、故事、结局,那就实在没什么干货了。文学出现了“粥化”现象,十之八九,是由于作家的那块地里,打不出几粒粮食的缘故。
如今,把煮粥的办法运用到文学上来,几乎成为作家的手段,本是短篇,硬拉扯成为中篇,本是中篇,拼命兑水,扩充膨胀,以长篇面貌出现。一部作品叫好以后,跟着拷贝出若干同类项的复制品,影视剧取得成功以后,立马一鸡两吃,长篇小说跟着上市。在经济效益上,也许能有可观的收入,但读起来,就很不舒服了。因为往粥里掺的是水,至少不硌牙,可是往小说里掺的东西,味同嚼蜡,那就令人反胃了。
让读者喝这样光灌大肚的粥,实在是不够意思的。其实作文章,还得按照煮干饭的办法行事才对。哪怕少一点,也不要拼命往锅里掺水。《红楼梦》里有一回说到给贾母开饭,竟无法多出一碗来给别人吃。于是从贾母嘴里,便说了那句“可着头做帽子”的成语。其实,这对作家来讲,倒是至理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