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传媒网讯(鞍山市交通局局长 张铁峰): 历史像条奔腾不息的长河,满载着艰辛,满载着收获,满载着辉煌,满载着喜悦,也满载着希望,让我们迎来了鞍山市解放60周年,也迎来了鞍山市公路建设发展的60年周年。从1948年11月2日,鞍山市人民政府设立建设科主抓全市公路建设开始,鞍山市公路建设就由艰难跋涉逐步走向了辉煌发展的征程。六十年辛勤耕耘,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的轮回已换来洋溢激情、充满生机的全新时代。一代代公路人秉承老一辈创业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拼搏”的光荣传统,历经起步、创业、跋涉、发展、创新、辉煌等无数次洗礼和锤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创造出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光辉业绩,书写了鞍山公路发展史上辉煌壮丽的诗篇。
回眸鞍山公路发展六十年,是鞍山公路人励精图治,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六十年;是从阻碍经济发展的低等级公路,向拉动经济腾飞的一级公路嬗变的六十年;是公路事业不断发展,公路建设成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支撑、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的六十年。截止2007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公路321条3709.14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6.0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046公里,占总里程的15.2%。全市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桥梁总数达到2281座57494延米。随着公路主要指标的快速增长和技术等级的提高,全市公路覆盖领域不断扩大,连接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以沈大高速公路、海盘高速公路、京沈高速公路为依托,国省干线公路和城市出口路为骨架,县乡村道路为支脉,出口畅通、环境优美、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加速经济隆起,构建和谐鞍山”做出了突出贡献。
起步•跋涉•奋斗
鞍山的交通运输历史比较久远。早在旧石器时代鞍山便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辽西、辽东的古道即已具雏形。金代开始设驿站。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1625年命令军卒在“辽泽”低洼地段“剪草填道”、“布土为桥”,填筑了长60公里、宽10米的“叠道”,成为古道建筑史上的一个创举。20世纪初,鞍山地区在古代驿道基础上开始兴建公路,出现了现代交通的萌芽。1921年鞍山有了汽车。坎坷不平的泥路,不能适应机动车辆的快速行驶,公路建设提上了日程。但在民国年间,军阀连年混战,财政空虚,民众疾苦,公路修建标准很低。从东北沦陷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所有的公路和桥梁都遭到严重破坏。鞍山解放前,可以说公路线路弯曲,凸凹不平,百孔千疮,疮痍满目。鞍山公路从远古走到今天,历经蜿蜒崎岖羊肠小道的荒凉岁月,品尝了强虏铁骑蹂躏的屈辱历史,也目睹了战争年代的满目疮痍。解放后,我们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公路事业,在旧中国给我们的一堆乱摊子上,经过一代又一代公路人的不解努力,塑造了鞍山公路史上一座又一座丰碑。正是在这方广袤、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公路建设起步晚、底子薄、难度大,公路交通一度成为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从鞍山1948年2月19日解放,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市只有5条县级公路:鞍海线(鞍山—海城)37.2公里、鞍辽线(鞍山—辽阳)30.1公里、鞍刘线(鞍山—辽阳刘二堡)12.9公里、鞍腾线(鞍山—腾鳌堡)12.2公里、鞍七线(鞍山—七岭子)除市内9公里有14.7公里,总里程为107.1公里。路面多为土路,缺少桥梁涵洞,车辆晴通雨阻。
新中国成立后,用三年时间迅速恢复了战争创伤,公路建设开始起步发展。1952年,全市公路242公里。1958年至1965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54公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路建设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科学管理、保证畅通”的方针,“六五”期间,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干线的好路率在全省荣居第二名。令人难忘的是,1970年台安县组织5000多名妇女,对台安县城至莲花泡15公里的公路进行路基改造,当时正是10月份,姑娘们迎着刺骨的寒风,肩挑人背,在条件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仅用短短50天的时间,动用50万立方米土方,出色地完成了公路抢修任务,后来这条路被人们称为“娘子军路”。正是在积贫积弱的基础上,鞍山公路人开始了艰难的跋涉,从此公路数量逐年增长,公路质量逐年提高。土路首先被级配路面所代替,以后又改为渣油路面或沥青表处,此后又发展为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高级次高级路面。逐步实现了路基标准化、路面黑色化、桥梁永久化。到“六五”期末,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架,以鞍山中心城市为枢纽、县乡公路为支线,勾通城乡的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到1985年全地区有公路104条,总里程为1516公里,为建国初期1949年末798.9公里的1.9倍。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32.7公里。全地区95%以上的乡都有公路相通。共有桥梁404座,总计长为9650延长米,其中大桥10座,中桥42座,小桥352座。涵洞1468延长米。鞍山地区西部公路横跨辽河、浑河、太子河,有渡口6处。机械化、半机械化养护里程达626公里,占养护里程的43%。公路绿化里程1072公里,拥有路树1091万株。1985年末有9条省、市、县级文明路,13个文明道班。
“七五”期间,鞍山完成公路建设总投资6854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台安县,全县200个村,1989年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成为全国、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黑色路的典型。到1990年末,鞍山地区共有各级公路192条,总计3044公里,全地区拥有桥梁850座25629延米。
“八五”期间,在公路建设机构得到健全、人员得到充实的基础上,公路建设主要抓了重点公路养护改造和县县通公路工作,五年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
“九五”期间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79亿元,完成黑色路面1161公里,路基改造482公里,桥梁工程278座,6910延米。
发展•创新•辉煌
“十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交通发展迈上历史的新台阶。可以说是全市交通工作以更快速度和更高的质量发展积累,为向现代化目标迈进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是鞍山交通事业蓬勃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实现连续稳定增长的五年;是鞍山市交通运输环境持续规范有序,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的五年;是鞍山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创新突破的五年;是交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行业风气持续好转的五年。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事业为先,以大局为重,无私奉献,无畏险阻,全力推进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实现交通基础设施总投资29.13亿元,普通公路和场站建设投资15.93亿元,比“九五”增加5.9亿元,增长58.8%,年均增长率11.8%,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交通“十一五”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创历史新高,完成普通公路建设投资13.8亿元,比“九五”增加4.1亿元,增长42%。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3574公里,比“九五”期末增加327公里,提高10.1%。特别是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间,全地区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92公里,农村客运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得到拓展,全地区82个乡镇,1148个行政村,实现100%村通公路,100%乡镇通油路,100%通油路村通客车,为鞍山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条件。
“十五”期间,鞍山公路发展才真正步入快车道,公路基础设施的规模不断扩大,路网的整体功能不断增强,通行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创造了良好的先导条件。改善了鞍海路、鞍腾路等城市进出口和黑大线、鞍羊线、大盘线等市县间重点公路,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以202国道创建国家文明样板路为龙头,积极开展省、市级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创建了大盘线、沈营线、鞍羊线、沈盘线等多条安全畅通、景观优美的省级文明样板路。全系统干部职工在防控“非典”和禽流感疫情的斗争中,在迎国检、创建国家级文明样板路和翻浆处治等重大工作中,在经历五十年一遇暴风雪的除雪抗灾斗争中,经受住了考验,积累了丰富经验,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一五”开局两年以来,全市共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6亿元,公路总里程3699公里,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316.6公里,农村客运网络的通达深度和覆盖范围得到拓展。全地区新、改建黑色路面785.6公里,路基改造450.5公里,全长18公里60米宽一级路的腾达大道,已经完成了13公里的一期工程施工。该工程具有一流质量、一流形象、一流功能的精品路已经展现在西部工业区。黑大线大二台子段4.6公里30米宽一级路扩建工程、鞍辽路北出口2.6公里32米宽一级路大修工程如期完工,极大地提高了我市城市出口路的形象,体现出了城市建设新的亮点。争取省交通厅投资2800万元对沈大高速公路鞍山出口进行改造,由9个出口改造为15个。5处渡口全部完成改造任务。
未来•前景•展望
公路交通发展,任重而道远。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公路总里程将达到3744公里,比“十五”末增加17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2.9公里,比“十五”末提高3.1%;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157公里,占总里程的30.9%,比“十五”末提高4.3%;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达到3155公里,占总里程的84.3%,比“十五”末提高3.2%。到“十一五”期末以“四高一环五纵六横”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补充的四通八达、功能完善的公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全市公路基本实现:经济发达地区公路快速化,农村公路畅通化,出口公路高速化,旅游公路景观化,村屯路治理标准化,干、县、乡公路网络一体化。
“滴水倾心,乐将路网铺四方;甘心奉献,愿以发展促和谐”。我们已经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我们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我们已经奠定了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实基础。2008年,是全市交通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又一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面对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相信,有省交通厅的正确指导,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齐心努力,全系统将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奋进拼博的作风,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努力做好“三个服务”,在加速经济隆起、科学发展鞍山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好先行和保障作用。
汗水播洒幸福路,奋斗铸就辉煌史。回顾公路事业发展的过去,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展望公路事业发展的未来,我们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