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1月24日,俄罗斯一架苏-24战机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叙利亚一侧坠毁。土耳其方面说,土军方击落这架战机。俄战机被击落后,俄罗斯总统普京用极其严厉的措辞谴责了土方,
“战后的第一代弹射救生系统,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人坐在一个炮弹上,弹射时就像大炮点燃发射药,嘭的一下,弹出去二三十米。”宋心之说,它可以保证你离开飞机,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保证飞行员活下来,主要可能高度不够,伞来不及打开。
后来,在弹射座椅下安装了两个火箭发动机,这就成了火箭弹射座椅。飞行员随着座椅被弹出座舱后,俩火箭还能喷一小会儿,可以让飞行员上升一两百米的高度,从而即使是在地面的零高度、零速度弹射也能安全开伞降落。这便是已经普及的零零弹射座椅。
在很长时间里,各国战机基本采取自动抛盖弹射,把座舱盖抛掉然后再弹射。但是,抛盖需要耽误宝贵的近半秒时间,于是就出现了穿盖弹射,连人带椅子直接冲上去把舱盖顶破。目前,穿盖成为了大势所趋。
“但是,穿盖弹射也很危险,飞行员头部和脊柱遭到重创的危险又增加了。到1970年代又出现了新技术——在舱盖上铺设微型爆炸索,直接把舱盖炸成碎片。”刘晓非解释说,“穿破座舱盖玻璃必然产生无数碎片,随便哪个碎片划到飞行员都是伤害。所以,要在座舱盖顶上画好线纹,线条的强度相对其它区域比较弱,这样就容易被穿透,碎片的形状和散落方向也会变得相对有规律,打个比方,就像铝合金的易拉罐,顶上你一拉拉环就能拉开个口子,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