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房价,那真是一脸的泪啊!幸亏小编不是生活在一线城市,不然这辈子是别想买房子了!不过在二线城市也不是很好过,屁滚尿里的总算买上了房子,却背上了一大笔贷款!慢慢还吧,也不着急了!这辈子就这样套进去了!
为何一线城市房价一直上涨?
一线城市的房价,在近几年仿佛被注入了洪荒之力,再多的调控政策出台都并没有什么用,房价一言不合说涨就涨,500万在一线城市买套刚需户型,绝不是一句玩笑话。
北漂者的无奈:刚需房5年涨300万
孙小姐5年前来到北京,在一家医院工作,那时候的她在北五环租了一间房,最大的梦想是在那里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那时候的梦想,离她还不算太远。“当时北五环外的房价大约在两万左右,那时候和男朋友的工资都不算低,一套80多平的房子,200万左右能买下,在北京奋斗两年,再加上家里的帮助,买个房子应该不难。”
豪言壮语言犹在耳,5年过去了,男朋友变成了老公,房子却仍旧连影子都没有。说到这个,孙小姐言语中满是无奈:“在我们努力攒钱买房子的时候,房价开始疯长,我们攒钱的速度已经远远不及房价上涨的速度。不久前我们又去看了北五环外一套80平左右的房子,价格已经接近六万,一套房子下来怎么也要将近500万。”从200万到500万,难以接受的落差让孙小姐毅然选择了回家置业,她表示,她回到老家所在的二线省会城市,花了90多万买了个100平还赠送半地下室的洋房,“感觉像是到了天堂。”
第一,中国目前处在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有大量的非城市人口进入一线城市定居,城市住房需求增加。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进入一线城市,从农业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如果在某些时期城市化进程过快,大量人口涌入一线城市,势必提高这些城区的住房需求,从而推动一线城市房价上升。在1990年全国城镇人口为2.96亿,到了2009年城镇人口增加到6.22亿。平均每年净增城市人口1716万。在城市化加速时期,一线城市房价上升速度一般比较快。
以北京为例,几年前预测2010年人口的时候才1000多万,但最后到了2010年,硬是比当初规划时多出了200万。以至于不得不行政控制人口,并且北京现在六环建好了还在往七环建。
还有深圳,2002年起,在十年内人口翻了两番,到2012年,总人口已经达到1400多万。平均每年人口增速100万(2008年以后增速放缓),而深圳平均每年的新增商品房只有3-4万套。看上去3-4万套相当于每个月都有3000套入市感觉不少了,但实际上这些新增的房源远远赶不上新增的人口。城中村的拥挤、房租的节节提高就能证明这一点,例如西乡在2007年的时候,两房租不到800元,而同样的房子2012年两房都差不多2000元了,2016年则达到了3000多元。
第二,中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期,经济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加大了包括改善性需求在内的对房产的需求。
第三,随着经济发展,居民储蓄不断增加,理财意识渐渐觉醒,非常低的利率使人们不愿将钱存在银行而是选择投资,但是投资渠道比较狭窄,对房产的投资性需求增加。现阶段,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中国最主要的投资市场是股市和房市,股市暴涨暴跌非常多,并且近十年来总体涨幅不大。俗语讲“一赚二平七亏”,散户在股市大部分都是亏钱的。因此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知道股市风险大,而选择投资房产。
第四,政府垄断土地供应,依赖土地财政,导致每年的土地供应量较少价格较高,每年投放向市场的商品房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导致供不应求,过多的资金追逐相对较少的商品,所以自然价格水涨船高。这是根本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线城市房价永远不会跌吗?
1 物以稀为贵
读书的时候,考试分数不够,考不上当地的重点中学。于是父母不惜重金,托人拉关系,交了一大笔赞助费把孩子送进去。这就是名校效应,有优质资源在手,从不缺人气。
同理,一线城市犹如一所名校,资源稀缺注定了它要划定分数线来把一批人拒之门外。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里住房资源的稀缺性日益提高,一线房价自然高企,有了万人追捧的景象。
房地产开发商销售的房子,有个很亮眼的名字——“商品房”。读中学的时候,政治老师就告诉过我们,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价格是商品和资源的稀缺性的信号。供不应求,则价格上升,供大于求,则价格下降,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物以稀为贵”。
例如,你想买套能看到“小蛮腰”的江景房。这样说吧,以广州塔为点,划定一个辐射面的范围,哪怕只能瞄到一角的江景楼盘,位置再偏,价钱都会比同区域非江景房高出一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