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扮网友卧底自杀网聊群,孩子有自杀倾向家长应该怎么办?

2016-11-30 16:03:40   编辑:   来源:     评论:0 点击:
核心提示:   为了救回自己有自杀倾向的孩子,父亲李朝晖假扮女网友卧底儿子加入的自杀群,希望能救回儿子。但是最终没能来的及。。。  父亲扮网友卧底自杀网聊群  11月21日,四

  三、利他型自杀:发生于个人"过度整合",即社会纽带过于牢固,重视社会甚于重视自己。这种情况下,自杀是为了"更高的善"所做的牺牲。

  四、宿命型自杀:受社会过度整合的结果,个体所受的压抑导致人在命运面前感到无能为力。

  作为父母如果您以上情况这样的担心,请您一定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精神科门诊进行抑郁情绪排查,邀请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给予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建议分享:

  第一,初二的孩子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重大转折期。青春期情绪的特点就是容易波动,而且表现为两极性,即有时心花怒放,阳光灿烂,满脸春风,有时愁眉苦脸,阴云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孩子们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通过反复的尝试、碰撞、回视,慢慢地走向成熟,在这段时间里,需要老师和家长用耐心和开放的胸怀,静观他们的成长,适当的时候给予肯定和赞扬,这对于铸就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喜欢把孩子的问题行为归纳为个别化使然,或者是对关系特定性的反应方式,要解决好孩子的问题先要解决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关系良好的家庭,情感沟通和行为有效互动易于形成,孩子的问题也会被定义为成长的问题,家长也乐于等待孩子慢慢长大。容忍慢,是父母一个很重要的心理素质,我们不需要孩子急切地去证明什么,慢,我们才不会错过和孩子相伴的美好时光。

  第二,家庭的许多“问题”都是互相依存的,这些“问题”是经过无数次成员间的互动、重复、叠加、强化才得以形成。孩子问题的背后,隐含着家庭内部的协调与冲突、结构与等级、平衡与失衡、交流与互动等。简单地说,家长在社会适应中出现欲求不满或内心不平的时候,容易发现孩子的毛病,自己在教育孩子试图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时,同时也在发泄自己内心的负性情绪。

  孩子可以慢慢变得像天使,让父母得到足够的情绪补偿,家庭变得和谐与快乐。但孩子的问题也可能恶化,让父母慢慢地把孩子放在重心,与社会的冲突被淡化(间接获益),家庭因为要共同战胜“症状”而表现出团结,家庭关系得以缓解。所以,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妨先自省、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

  第三,媒体的宣传、报道,是社会大众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最便捷、最主流的渠道之一,为心理健康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一些读者常常不自觉地对号入座,对自己或是家人的健康忧心忡忡。 这里,借鉴心理学家许又新先生提出的心理健康三个标准,帮助大家识别自己是否出现心理疾病: ①体验标准:以个人的主观体验和内心世界为准,主要包括良好的心情和恰当的自我评价(这个评价是稳定而客观的,不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不会过分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②操作标准:是指通过观察、实验和测验等方法考察心理活动的过程和效应,其核心是效率,主要包括个人心理活动的效率和社会效率或社会功能。

  在心理专科医院,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评给出结论。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自查,如:是否能够正常地进行工作或是学习;是否能取得自己应有的成绩;是否能够与他们融洽相处,从而顺利地完成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目的等等。 ③发展标准:对自己的心理状况进行时间纵向(过去、现在、未来)进行考察分析。比方说,原本一个十分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比方说不知如何应对现在或是未来的挑战等等。

上一篇:三姐妹碎尸案件始末回忆,三姐妹碎尸案现场图片
下一篇:熊猫为什么喜欢抱人腿?熊猫的智商水平高不高?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