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运动理念的进步,越来越多人想参加马拉松比赛!但是小编在这里奉劝大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不要自己轻易的去尝试马拉松!
最近马拉松频频出事,与之相映成趣的是想练几周就跑马的人越来越多。
我只建议你不要高估自己,赛前请坚持隔天跑4-5k,并一定要起码跑一次10k感觉下。
比赛当天,跑得请尽量慢一点,跑到赛前练过的最长距离时,停下来走完吧,或者走走拍拍玩一玩,跑跑歇歇,不要一直冲了。
我看过一句话,“跑得慢更需要勇气”。我为它感慨过很久。而我现在意识到,这勇气里除了坚持的隐忍还包含着克制的智慧。
马拉松一般人要跑多久?
马拉松全程是42.195公里,正常人不经过系统训练是很难完成这个距离的。至于如果训练1至2年,第一次有可能在4小时左右完成,就是很好的了。
马拉松为什么会跑死人?
马拉松运动中参赛选手猝死“频发”,之所以说是“频发”,是因为“健康”人、尤其是体格健壮的年轻人参加马拉松比赛发生死亡,这类悲剧性事件往往更容易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事实上,包括马拉松在内的各种运动中发生SCA和猝死的几率远远低于日常生活。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约发生360000起SCA事件,年发生率高于1:1000,当然以中老年和有既往心脏病始者为主。在美国,每年有200万人参加马拉松运动,SCA和猝死非常罕见。
2012年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向美国的马拉松医疗负责人发放问卷的形式,收集到1976年至2009年总共1710052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资料,SCA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是1:57002和1:171005。男性占93% ,平均年龄为49.7岁。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共30例SCA中,20例使用了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进行电除颤,其中17例救治成功而得以存活;而没有使用AED的10例仅有3例存活。
这项研究由于是向马拉松医疗负责人收集资料,而且问卷回收率也仅有22%(88/400),因此结果难免存在各种偏倚。
2013年发表的同样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调查对象是长距离跑比赛的注册参与者,共有1090万人被纳入研究。结果,40例SCA事件发生于全程马拉松赛,19例发生于半程马拉松赛,总发病率 0.54/10万人 。发生SCA者平均年龄为42,86%为男性。全程马拉松赛中发生率高于半程马拉松(每10万的发病率为 1.01 VS 0.27 ),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0.90 VS 0.16)。
总共59例SCA事件中42例(71%)最终死亡,仅17例(29%)幸存,总的猝死发生率0.39/10万人。死亡者的平均年龄比幸存者年轻(39岁 VS 49岁)。有完整医疗资料的23例死亡者可以确定死亡原因,肥厚型心肌病占多数(15例);8例有完整资料可查的幸存者中主要原因是缺血性心脏疾病(5例)。
总体上,幸存者年龄大于死亡组(53岁 VS 40岁),完成了更远距离的比赛,并更有可能知道已经存在心脏危险因素。
最应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是,最终生存的影响因素是由旁观者即可启动心肺复苏,和潜在危险因素为非肥厚性心肌病。
参加马拉松注意事项:
1.不能盲目参赛
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长跑和马拉松都不是赶时髦,所以千万不要为了虚荣心、赶潮流参赛。而极限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长时间循序渐进的训练,以从5km、10km、半马到全马的过渡,在没有太多基础的情况下参赛,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2.拒绝短期训练
参加任何跑步比赛都要有长期稳定的训练,以及循序渐进的跑量。不能认为身体素质好、平时经常参加运动就可以直接参赛。短时间的跑步训练不但无法改善心脏功能,反而会加重心脏负担。赛前若身体不适,比如感冒发烧要以安全为上放弃比赛。赛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切忌熬夜,合理饮食。
3.赛中学会自我保护
合理分配全程体力,切忌因兴奋在出发和冲刺时过猛。根据日本方面的数据显示,最容易发生心脏骤停的跑速是每小时9至12公里,也就是全马完赛时间在3.5到4.5小时的“业余高手”。而52%的悲剧发生在最后10公里冲刺阶段。比赛时多注意脉搏或心率,若异常变快或者迅速下降,一定要放慢速度。若出现胸闷、心悸、头脑发晕、出冷汗、虚汗时,这是心脏不适,应停止跑步。在马拉松猝死个案中,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心脏病发死亡,但中暑、喝水过多导致血钠过少也可能是致死原因,所以一定要适量补水。
4.赛后不要马上停步
比赛结束后应小步慢跑逐步停止,不要突然停止,然后进行全身放松活动,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