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施虐癖是指对性对象施以精神或肉体上的折磨,从中获得性满足和变态心理的满足。性受虐癖正好相反,是指在受到性对象的虐待时,精神或肉体虽感到痛苦,但在心理上却得到一种特殊的性欲满足。
其实,施虐与受虐并非罕见,在西方,约有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曾有不同程度的受虐与施虐体验并得到性唤起。有25%的男女在性交过程中用牙咬或被咬来增加性快感,但这不能列入性施虐、受虐癖之内。只有以性施虐、受虐的行为作为性刺激的最主要来源或作为获取性满足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者,才能确定为此种诊断。
施虐者多见于男性,最多见的施虐行为包括牙咬、手抓、鞭打、滴蜡、针刺、绞勒等;亦有精神施虐,如把小便撒在性对象身上,强迫对方讲淫话等。极端的施虐行为包括毒打、残肢、杀死性对象,这称为色情杀人狂。有的施虐常发生于两个达成某种默契的男女之中,这时的施虐行为较为温和。
胶带美女绑成木乃伊:
男友喜欢玩捆绑是变态吗?
生理因素
生理学研究表明,身体在经受疼痛时释放脑内啡,它可能会导致快感并成瘾,虐恋与脑内啡成瘾有关联。除此之外,肌肉劳损时释放的乳酸、经受压力和疼痛时所释放的肾上腺素也可能会导致快感。但生理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虐恋,尤其是非疼痛的捆绑、支配给虐恋者带来的愉悦。
童年经历
有观点认为,童年经历与虐恋的形成有关联,引述最频繁的例子是,卢梭在《忏悔录》中提及他8岁时受到姑妈的鞭笞,对他的性生活产生了终身的影响。
有些人坚持认为,英国人对于性鞭笞的偏爱来自英国学校的体罚制度。“成百上千的年轻人通过在教育体制中亲身体验到教育者热衷于鞭笞制度,忘不掉在接受鞭笞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某种感觉,从中汲取了鞭笞的热情,渴望从美丽的女郎手中得到同样的鞭笞。“
攻击性
另一种观点认为,虐恋源自人类性本能所包含的攻击
负罪感
一些分析认为,虐恋(尤其是受虐癖)与负罪感有关。弗洛伊德说:”在受虐幻想中,可以发现一种明显的内容, 即负罪感。当事人假想他犯了某种罪过(犯罪性质是不确定的),必须用忍受痛苦和折磨的过程来赎罪。“弗洛伊德还说:“就我所知,在施虐倾向转变为受虐倾向的过程中,负罪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张玲接受新民网采访时说: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虐恋其实是一些人在完成“自我同一性寻求”过程中的一步。
她解释道,心理学中,“自我同一性的寻求”是每一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应该需要完成的一步,包括自我求异、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肯定等诸多丰富的内容。
但实际上,许多人,尤其是中国人,都延迟完成或没有完成这个过程,甚至有人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而无法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寻求”的人,即便是现实生活也比较成功,但潜意识中仍然会有迷茫、不满足等缺失感。这些缺失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所爆发,体现在个体在一些极端的方向寻找自己的定位,获得某种满足和平衡。
“虐恋作为亚文化存在,是有进步意义的。它意味着人们有自我表达的空间和自由了,有了空间和自由才能寻找,进而才会寻找到自我的同一性”,张玲博士接着说道,“60年代西方出现的嬉皮士就是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所不能接受的异类人群,但是经过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现在这群人在漫长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方向,有的成为了女性主义者,有的成为环保主义者。而他们最终寻找到的东西,则是与社会主流文化接近的。因此,我认为,虐恋也是一些人在自我寻求过程中的一阶段,相信他们在十年二十年之后,也会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成熟的定位。”
张玲博士认为:“其实虐恋和普通快感体验有共同的成分,即都是超越日常的、程度强烈的感觉。而人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满足也是有差异性的,因此超越伦理和道德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虐恋的存在是有多元化价值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