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关于校园暴力事件大家已经看过不少了吧!各种各样的恶劣事件,真的太让人愤慨了,现在的这些孩子都怎么了?为什么会这么残暴?为什么会这么残忍?太可恶了! 女大学生
该校一位老师说,现在的学生非常难管理,尤其是他们这种性质的学校,都是一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很强。这件事虽然令人痛心,但值得人深思。他个人认为,这些孩子都缺乏包容心,如果彼此之间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不要去计较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任何不愉快的事情都可以避免掉。在这件事情上,学校也有一定的监管责任。但事情已经发生了,就得理性去对待,既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被打学生得到治疗,也要考虑到对打人学生的正确教育。参与打人的学生,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如果学校将其推给家庭,家庭又将其推向社会,那么这些孩子有可能这一辈子就毁了。
目前,公安长安分局东大派出所已对此事正式介入调查处理。
校园暴力事件该怎么处理?
在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我没成年”似乎成了施暴者有恃无恐的借口。
我国刑法规定,未满14周岁或已满14周岁故意伤害但没有致人重伤的,不能构成犯罪,这类行为均作为一般民事纠纷,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刑事责任年龄起点相对较低,如法国是13岁,荷兰、印度、加拿大、希腊、匈牙利、丹麦是12岁,中国香港和美国纽约州是7岁。
作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许多国家采取了立法的形式,加大对校园暴力的惩戒力度。“法律的约束是防治校园欺凌不可或缺的一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国睿建议:“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民法、刑法相关条款,增加‘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等内容,适度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起点,使中小学生明确并承担欺凌与暴力的相应法律责任。同时,借鉴相关国家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对于未成年犯罪者,采取非监禁执行,强制其参加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此外,对未成年犯罪者的监护者也进行必要的惩戒,以强化其教育、监护之责。”
但是,在我们对施暴者强烈谴责、严肃处理之余,也要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施暴者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受害者。这些孩子或是迷失在暴力的情境之中、或是得不到正确的情绪疏导、或是本身也是暴力的受害者。而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欺凌和暴力,教育应当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责任。
“对于有过暴力行为的孩子,不要另眼相看,而应该用爱的教育,让孩子成为积极向上、充满友爱精神的人。”北京石油学院附属中学校长孙玉柱说:“此外,通过教育引导、事前疏导的方式,将暴力从源头上掐灭格外重要。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让学生懂规则、明事理、主动拒绝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则应以身作则,以建设性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张口就骂,抬手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