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讨论关于考察组对山东省诸城、齐河两地新型城镇化建设考察报告

2014-07-01 11:13:38   编辑:佚名   来源:法库传媒网     评论:0 点击:
核心提示:   5月19日—23日,市人大常委会由有关领导参加,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府住建委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和潍坊市诸城市(县级市)就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

   5月19日—23日,市人大常委会由有关领导参加,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府住建委负责同志组成考察组,赴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和潍坊市诸城市(县级市)就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行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2县市5个乡镇14个集中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我们考察所到之处看到的现实是:农村城镇化、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城乡一体化的新局已经形成,传统的乡村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格局已经打破,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齐鲁大地展现。农村的三次产业兴起了,农民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富足了,社会安定了,土地等一些生产要素集约了,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经济和社会发展依然走在全国的前列。山东诸城、齐河两地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巨大勇气,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的实干作风,“两区同建”(集中居住社区和产业园区)“三化协调”(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显著成效,不仅使我们震撼,更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两地基本情况

  齐河县隶属德州市,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总人口63万,辖13个乡镇、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361亿元,增长24%,财政收入22.4亿元,增长27.4%。2014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亿元,增长16%;财政收入7.7亿元,增长29.36%。县域经济跻身山东省县市30强。

  诸城市隶属潍坊市,面积2183平方公里,总人口109万,辖13处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35个社区(其中农村社区208个)。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642.7亿元,增长11.4%,财政收入57.1亿元,增长13.3%。2014年一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1亿元,增长7.4%;财政收入实现17.1亿元,增长16.7%。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列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

  近年来,两地抢抓国家新一轮发展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支点,社会治理有了新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对两地新型城镇化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称其为“德州模式”和“诸城模式”。

  二、两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经验

  山东诸城、齐河两地新型城镇化经验总体概括为:县乡社区统一规划,打破行政地域界限,社区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规划“四规合一”;用活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盘活土地资源,创造建设条件;产业支撑,产城融合,农民成为新型产业工人;创新体制机制,政府主导、多方融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一)规划先行,科学布局。两地牢牢把握规划先行原则,以规划为龙头,县统一编制规划。两地规划的主要特点是:一是起点高。诸城市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同济建筑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该市城镇化发展规划。13处镇街驻地,235个城乡社区都完善了详细规划。德州市组织国内有影响的规划研究院设计,把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城镇化基点,县乡社区一起谋划建设,已经完成了2013—2030年农村新型社区布点和产业布局规划,全市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641个,一般安排5000人左右为一个社区,乡镇驻地达到1万人以上。齐河县实施全域规划,规划5年,已实施3年,再有2年可实现全部城镇化目标。把1014个行政村合并为361个行政社区(村),在此基础上又规划为60个大社区,现已开工42个,启动村庄218个,受益群众3.1万户、13万人。已有195个村庄的2.9万户、11万多群众入住新居。二是理念新。以城市化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新型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着力于集约用地、强化功能、完善设施和服务、提升品位,使农民过上城市一样的生活。诸城市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完善了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达到“五化八通八有”(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通水、通电、通暖、通气、通油路、通电话、通宽带网、通有线电视;有幼儿园、小学、敬老院、卫生室、警务室、超市、中心广场、社区服务中心)标准。齐河县提出了“十个一”建设(完善的规划体系,特色街道、示范住宅区、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综合便民行政服务中心、完善的教育卫生设施、繁华的商业街区或商业中心、特色产业园、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制度健全的城镇建设管理队伍)标准,强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镇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涌现出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带动型、资源带动型,农业产业带动型和旅游带动型等小城镇建设典型。小城镇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小城镇的总体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综合服务功能、经济实力都得到较高提升。

  (二)多策并举,提供资金支撑。建设农村新型社区,资金是关键。在资金筹措上,山东两地坚持多措并举,多方筹集。 (下转第二版)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是要破解资金瓶颈,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一切都无从谈起。

  一是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挖潜政策,两市政府与省国土资源厅签署两区同建工作战略合作协议,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申报规模、审批程序等方面给予支持。德州市政府筹集资金62亿元,有偿统筹县(市)区土地挖潜指标,推动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社区建设缺钱,工业化、城镇化缺地,统筹城乡缺抓手的问题。德州市农村社区建设已盘活约1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吸引52个大项目签约,总投资934亿元。齐河、诸城两地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政策方面获取资金都超过百亿元。2013年,齐河县就取得了5.8万亩土地整治挖潜指标和13.6万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这些土地指标多数都用于城市商业开发,获取的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动迁农民补偿款。齐河县为农民动迁宅基地每亩补贴10至13万元,诸城每亩补贴20万至23万元。二是整合用好政策性资金。山东省财政每年对省级示范镇拨付1000万补助资金和50亩土地指标。此外,积极争取农村危房改造、土地整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利建设等涉农项目资金,以县为单位,集中打捆用于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实现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运用市场手段引进社会资金。采取商业开发、企业和社区联建等,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到社区建设大型超市、卫生所、幼儿园、燃气供暖等服务设施,四是积极争取信贷资金。齐河县积极争取国开行、农发行金融部门信贷支持,同金融部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争取开行信贷资金30亿元,启动了16.4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挖潜和增减挂钩项目区新农村建设。2013年国家农发行将齐河县列为全国农发行支持新型城镇化试点,每年特别授信5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两区建设。诸城市组建了5家小额贷款公司和山东省第二家资金互助社,金融网点遍布208个农村社区。成功发行全国首支治污减排债券、全国首批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直接融资13亿元。

  (三)产业支撑,“两区同建”。产业园区是“两区同建”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山东两地自始至终十分重视产业园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德州市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产业园区109个,商贸旅游产业园区72个,高效农业产业园区180个,其他类园区44个 。与产业园区发展相适应,加快农村一系列改革步伐,积极推进农村承包地进行确权登记发证,加快实施土地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诸城市每个农村集中居住社区都有相应产业园区,2013年,有6个乡镇财政收入超过亿元。截至目前,该市共培育特色产业社区132个,千亩以上种植园区5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235个。社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229家,18万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山东两地千方百计搞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当地重要支柱产业。齐河县新规划南城新区,重点打造旅游产业园区,用活黄河泄洪区土地,5个项目投资118亿元,建起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项目,成为山东省十大重点旅游项目、十佳文化产业项目。一天接待游客5万人,三年即可收回投资。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机制。齐河县成立以书记、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小城镇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小城镇建设,各乡镇街道也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和村镇建设办公室,建立和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卫生保洁队伍,为小城镇建设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奠定基础。诸城市政府成立社区化办公室,专门负责集中居住社区建设,正科级单位,12个编制。二是创新行政体制。诸城市、齐河县把行政村按照两公里服务半径,建立农村集中居住社区,新社区建立后,原有的村债权债务不变,村组织职能逐步被社区服务中心取代。新成立的208个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分别选举产生社区党委(党支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以及下属委员会,健全各类服务型党支部。构建起了区域化基层组织建设新体系,实现了由以行政村为管理服务单元向以社区为管理服务单元的转变。三是简政放权。诸城市下放了149项市级审批管理权限给镇街。改革市镇财政体制,镇街属企业的税收和年纳税1000万以下市属企业的税收全部留归镇街。齐河县认真研究扩权强镇有关事项,按照依法扩权、高效便民、分类指导、权责一致的原则,对有关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委托乡镇行使职权,非行政许可事项直接交由乡镇行使,同时,认真梳理拟依法委托乡镇行使职权建设方面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并按上级文件要求进行审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山东两地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先导和借鉴。走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又一次激活了农村生产力。朝阳是农业地区,农村人口多、土地面积大,农业比重大,发展潜力大。走城乡一体、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朝阳经济社会发展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和农业经济确实获得了大发展,朝阳的发展大头在农村,潜力在农村,坚定不移地求发展,求突破,急待于进一步解放和激活农村生产力。但目前由于农村现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影响,有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和农业经济深入发展,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就是破解农村体制机制问题的钥匙。朝阳农村村多村小,行政村数量多,这种现状产生村级组织运转成本高,农民负担重,村级班子力量薄弱,村多村散,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效果差,农村宅基地占地过多,浪费严重,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现代农业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推行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更加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多年来朝阳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大的发展,只有走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子,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更快更好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稳增长调结构,稳中求进的新形势下,学习借鉴山东经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激活这个潜力最大的农村生产力,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但学习山东经验,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目前要在推进5+1新城建设的同时,下大力量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各类园区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建设试点。用小城镇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就近就地就业,这可能是朝阳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

上一篇:凌源畜牧兽医局举办 “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下一篇:《特种设备安全法》宣贯班开班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