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锦绣未央剧情的发展,我们的未央也是越来越厉害了。使用麻雀烧掉敌军粮草的这种梗都被未央想到了。看来离我们未央女主称霸天下的日子不远了。
锦绣未央中唐嫣机智用鸟儿烧粮草
滑台大军压境险破城 嫣罗晋里应外合大败敌军
在昨晚的剧情中,李未央(唐嫣饰)大义凛然踏上和亲之路,孰料刘宋表面上欲与北魏修好,暗地中却大军压境,欲入侵北魏边关滑台。眼看城门将破,高阳王拓跋浚(罗晋饰)及时赶到,立斩动乱军心的将领、鼓舞魏军士气,显露出杀伐果决的王者风范。然而纵有拓跋浚死守滑台,边关之急仍未破解。
岌岌可危之时,李未央利用麻雀将硝石粉撒向宋军粮草,成功斩断宋军后方供给,大破滑台之危。李未央与拓跋浚在危难之下、里应外合的默契与智慧,令人钦佩不已,大呼痛快。
古代行军吃的粮草都是什么?
中国有句老话,叫“民以食为天”,孙武圣在所著《孙子兵法》的开篇也提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将这两层意思合并,足以看出军粮在古代军事后勤乃至战争成败、国家兴衰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那么,古人是如何处理这一“存亡大计”的?当时的军粮包括哪些类型?又是怎样制作的?
粮草,粮草,当然是指粮和草了,这两样其实一种是人吃的,另一种是给马或者其他牲畜吃的草料。另外粮草里面还包括各种衣服,帐篷等军需物资。
小米当家
今人往往用“小米加步枪”形容战时条件之艰苦,殊不知,这种不起眼的,甚至有些寒酸的“粗粮”,却稳居古代军粮“头把交椅”达千年之久。为什么偏偏是小米呢?这与古人的活动范围密切相关。隋唐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而当地恰是粟米的传统主产区。约6000 年前,粟开始在中原一带大面积推广,到了商朝,粟已成为北方农耕民族的主食,关于这一点,出土的甲骨文中曾有明确记载。
众所周知,只有一种作物在民间广泛种植且达到盈余状态时,这种粮食才可能成为军粮。而从先秦至隋唐年间,粟米是最符合这一条件的粮食品种。而大米由于受当时生产条件限制,尚未实现大量种植。
据记载,秦汉时期,1 斗米的价钱可以买2.5 斗粟,吃大米在那年头绝对是“很奢侈的事情”。古代粟米产量究竞多少呢?史载,战国魏李悝变法时,在什一税(编者注:缴纳亩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条件下,5 口之家耕耘百亩农田,每年可产粟95石,余有45 石,折合成现代计量单位,亩产约79.41 斤,已达到建国时的60%,这在2000多年前实属不易。正是有了充足的余粮,战国和秦汉时期,动辄数十万人马云集的大兵团作战才可能成为现实。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国将所存粟米分黄、白、青3 项分类收藏,栎阳仓储粮以2 万石为1 积堆放,咸阳仓则扩至1O 万石1 积堆放。这些堆积如山的粟米,无意是秦削平宇内、一统华夏的重要资本。到了汉代,粟米更是得到了大规模推广种植。景帝时期的政治家晁错所著《论贵粟疏》一文中,对粟米的战略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如“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虽然这里的“粟”已成为粮食的统称,但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汉代粟米生产的重要性。汉朝曾长期与匈奴争锋北疆,而为了做好战争准备,西汉历代经治者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筹粮和养马。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文帝就曾采纳晁错“以爵位换粮草”之言,为边防部队筹到了“足支五岁”的军粮。官兵口粮还好办,真正要命的其实是战马的饲养问题。在一些古装影视剧中,常能看到军马在厩中吃草的镜头。实际上,汉匈战争初期,汉军战马吃的精饲料可都是粟米,因为这样才能保证马匹体力充沛。那么,战马的肚皮有多大呢?《汉书•赵充国传》说得明白:“军马一月之食,度支田士一岁。”《盐铁论》也提到“一马伏枥,当中家六口之食,亡丁男一人。”1 匹战马就要吃掉至少6 人的口粮,而汉武帝初期,国家已拥有官马40 万匹以上,其粟米消耗量之巨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张骞出使西域,引进了汗血宝马的优良牧草——苜蓿后才有所缓解。此外,粟米在军中长盛不衰还得益于其良好的存储性。考古人员在发掘隋代含嘉仓遗址时发现,其中1 处粮窖中竟保存有已经炭化的谷子(粟)50 万斤,这应当是尚未来得及消耗的余粮。而据唐代文献记载,积粟可藏9 年,稻米只能藏5 年。粟米的保质期几乎是稻米的2 倍,实际上粟米贮藏时间可能更长。据《旧唐书•马周列传》记载,直到隋灭亡20 年后的唐贞观11 年,前者留下的长安府库仍未用尽。粟米的这一优点在军事上意义重大,毕竟古代运输条件落后,边远地区驻军难免遭遇长期无法补给的情况。
标签:
上一篇:杨幂3岁女儿小糯英文流利,小糯米的语言天赋遗传了谁?
下一篇:林更新为什么叫林狗?林更新是王思聪的表弟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