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守住底线
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9月5日宣布,原则上批准在实验室培育人兽混合胚胎。据悉,目前英国已有两所大学的两个研究小组向HFEA提出了相关研究申请。如果申请成功,科学家有望在年内培育出英国第一个人兽混合胚胎。
“人兽混合胚胎”,这个名字似乎和“克隆人”一样耸人听闻,它究竟是什么呢?科学家这样解释:从患有特殊病症的病人的皮肤细胞中提取细胞核,植入剔除了细胞核的牛或兔子的卵细胞中。尽管科学家宣称,这种混合胚胎中将有99.9%的遗传物质属于人类,只有不到0.1%来自动物,是最接近人类胚胎的一种,并且这种胚胎有望解决治疗性克隆研究中人类卵子缺乏的问题,但是消息一出,还是引起了伦理人士的强烈反对。
涉及胚胎方面的研究总是难免科学与伦理的交战,基因改造、克隆人、辅助生殖技术、定制婴儿……,无不是在火药味中一点一点前进,但反讽的是,争论的激烈性丝毫没有妨碍研究的突破性,似乎到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地步。
从科学的角度讲,最大的未知来源于两个领域:宇宙和人自身。医学的发展正是人探索自身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兽混合胚胎的研究并没有什么不当之处。问题是,一旦走出科学家的实验室,这些研究成果面临的将是唯利是图的市场。
科学如何抵御住市场的无限诱惑,如何守住科学的精神底线,这是任何自诩“为医学研究、为人类造福”的科学家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今不少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进入商业运作,比如就在去年,全球第一家 “胚胎银行”———“亚伯拉罕生命中心公司”在美国成立。
该银行先行储备各类精英人士的精子、卵子,然后根据用户的需要,为他们提供成熟婴儿的胚胎细胞。胚胎可以像商品一样经人设计,投入生产,再送货到家,科学的初衷已渐行渐远。
胚胎研究是一门前沿科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无数的争论,但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伦理人士“一竿子打死”的做法固然值得商榷,但是他们的担忧也并非毫无道理。科学与伦理之争说到底是关乎生命价值的底线之争,这个底线就是尊重生命。守住这条线,胚胎研究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