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朋友圈已经都快成为一种病了!有的人一天不发上几条朋友圈简直就是浑身难受的节奏,你身边一定也有形形色色的朋友圈狂魔吧!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下玩朋友圈的几种人,他们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经常晒朋友圈的人图的是什么?
我们时常从某些人的朋友圈看到,他们总是不厌其烦,事无巨细地高频率爆刷,其背后透露出他们已呈现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从心理动机理论看,频繁刷屏希望是获得关注,求得认同,这本身正是我们印象管理的一部分。也许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缺乏倾诉和沟通的渠道,他们平时可能缺乏被关注和爱。还有些人或在咖啡馆玩小资,或在茶楼品茗阅读,或出入高雅的艺术殿堂,或成为某高级酒会的座上客,但必须要尽力显出有气质,有实力,一定要让自己看上去,是一个会生活、懂情趣、忙碌充实、充满正能量,有人疼爱的幸福之人,直至博得一片赞许,获得阵阵惊呼,方才心满意足。
当然,有少部分人,也许发的内容就是现实中自己的常态,而潜在的目的也许是,让自己看起来很成功,以达到影响和掌控他人的目的。尽管说,朋友圈大多是亲朋好友,但随着时间推移,群组中不太熟悉甚至陌生的人也加为了好友,使得朋友圈无限扩展,逐渐演变成一个人际宽松复杂的大圈子。很多人认为,自己这样是真实的表达,毫无炫耀之意。但一个素养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势必也是身具同理心的,懂得分寸的把握,他们往往对外更多显露出自己的低调与平和,而避免刻意地表达和展示自身的优越性。相反,他们有时会用幽默式的自嘲,勇于展现自己的不足,这反而让其更加平易近人,并充分彰显出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
那些极少在朋友圈露面或发布信息的人,也许他们真的十分忙碌,根本无暇在这里浪费时间及精力去逐一品读各种信息。另外一部分可能本身在社交方面有些畏手畏脚,担心犹豫,甚至习惯采用回避的方式来减少人际交往,以降低他们的焦虑。这种人群虽是少数,但的确存在,他们可能会悄悄浏览他人动态,却不做任何评价,但也能气定神闲。他们享受于个人时空,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种痛苦或煎熬,但对他们来说,则别有一番体味,我们大多数人或许无法理解他们独处时的乐趣。
当然,在这个人群之中,可能还有更超脱者,他们或许早年混迹在博客、微博,现厌倦并远离网络社交,已回归平淡的现实生活。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我们如今大肆传阅分享的某些经典文章或歌曲,他们可能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熟知赏玩过,他们不屑于我们目前的这种碎片式、快餐式的阅读,而专注于自己喜爱的某领域进行深度拓展和开垦,这完全有可能。我们不可以自己之心去度他人,尤其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我们难以对其进行更多的评判,也许这正是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如果说那些过度自我展示者是一种自卑式的自恋的话,那么这些独特人群也是自恋的,但不同之处在于这种自恋的根基更为牢固,它建立在真知灼见,对自我充分地了解和自信之上的。
人际交往及互动的风格与人的性格和个人经历有关,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一点尤其需要被尊重和接纳,我们没有必要让他人遵循我们的生活准则,他们有权选择特有的方式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朋友圈变味的原因是什么?
天天各种“被要求”
“宝贝正参加某某摄影相册免费送活动,求助力!”“求点赞!转发并集齐18个赞就可免费兑换蛋糕一个。”“我们正在参加虎妈猫爸评选,请帮忙投一票吧!”……
市民王小姐打开朋友圈一看到这些求点赞、求投票的信息就感觉要崩溃了。她记得第一次被要求投票,是一个朋友发了条消息,说朋友圈里有链接,希望帮助正在参加萌宝大赛的孩子投个票,“当时我很认真地投了票,可没想到第二天她又发消息让我继续投票,我就又投了一次。”王小姐说,参加活动的不止这一个朋友,大家每天努力刷屏,接下来的几天里朋友圈几乎被拉票链接覆盖,而且每天都会收到不同朋友发来的“求投票”信息,“一看到这个链接,我心情就很不好,真想把他们都屏蔽了。”
杨先生也有同感,他告诉记者,有些投票程序还特别麻烦,又是关注又是分享,有的还要截图发送,耗流量也费时间。“天天各种‘被要求’,实在是力不从心。我现在一发现这些求点赞、求投票的内容,就快速滑屏,视而不见。票数第一又能说明什么呢?”他无奈地说,这些都是商家的宣传手段,大家还是清醒清醒吧!
摸不透信息真假
“110已证实不是假的!大家注意!紧急通知:家里有孩子的,大人都看好了,近日来了1000多个外地人,专偷小孩抢小孩的。某城市已丢20多个,已解剖7个拿走器官!……收到的都传下,这是事实!让更多的人知道,转一次可能就拯救了一个孩子!”昨天中午,市民马女士看到朋友圈里有这条信息,想到自己也有孩子,她觉得有必要转发一下给身边的朋友提个醒。她一边跟同事小刘说着,一边准备转发,同事一听急忙阻止:“这是假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