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这个男子跪地让女友扇了自己14巴掌,被打的大哭求饶,但是面对记者的时候,这男子之前的窝囊气全部撒了出来!对着记者一顿拳打脚踢,不知道这男子为何面对女友的时候这么怂!
女友让男友下跪打耳光:
近日,一段女友狂扇跪地男友耳光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一年轻男子跪在地上,旁边疑似是其女友的紫衣女子显得非常愤怒,指责其带其他女生回家,男友坚称无辜,在热闹的街头被连续扇了14个耳光。该视频被上传至网络后,引来不少网友围观,因为对男友的暴力行为,这名女子被网友冠以““14巴港女””的称号。

打人者20岁的郑某被控袭击罪,男友表示,自己将不追究女友的责任,还陪同其一同来到法院。被告人获准自签1000元保释金保守行为一年裁判官要求被告在此期间,要保持社会安宁,不能以暴力伤害他人或威吓使用暴力。但两人离开法院时,随即与记者发生争执,一名女记者被推倒在地上,后来更躲进警署逃避,郑某在警署里又向男友重施故伎,高声辱骂,男友忍不住嚎哭求饶。
挨打男友敢打记者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14巴港女”(香港一名女子当街打跪地男友14耳光,被人拍下片段在网上流传)事件男主角,较早时陪同女友到香港九龙城裁判法院应讯后,涉嫌在庭外袭击《南华早报》女摄影记者被捕,律政司审视证据后决定不作起诉。
涉嫌刑毁及袭击被捕男子赵×明(23岁);报称遇袭受伤,及相机损毁《南华早报》女摄影记者姓谢。
香港律政司发言人18日回应称,作出检控前必须考虑(1)是否有充分证据,支持有合理机会达致定罪;及(2)检控是否合乎公众利益二项因素;但今次案件并不符合第1项检控准则。
律政司曾经以正常及慢镜,重复审视2段传媒拍摄所得片段,未有发现证据支持涉案男子,将女摄记推倒施袭。律政司亦查阅所有证人供词,再与片段比对,发现证人供词和片段内容矛盾,对定罪机会产生负面作用。

发言人重申,律政司尊重及致力依法捍卫新闻自由,保障市民(包括记者)安全受法律保护。虽然案件涉及女摄影记者,但律政司必须一视同仁,以处理其他刑事投诉同一准则处理本案。

本案遇袭女事主,今年初在上水火车站采访水货活动时,曾被水货客掌掴受伤;2名涉案男子已被判普通袭击罪成。发言人补充,每宗案件须就本身具体案情处理。
“14巴港女”事件始于今年10月4日,女子郑欣娜(20岁)与男友赵×明(23岁),在九龙城码头附近争执。郑姓女子怀疑男友与另一女子偷情,连掴男友14次耳光。赵不敢反抗跪地痛哭求饶,警方接报拘捕郑女。“八卦”路人将案发经过拍摄上载网上,闹剧变成国际新闻,吸引美国《时代》杂志网站及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至10月24日,郑姓女子由男友陪同法院应讯,获控方不提证供起诉,自签1000元(港元 下同)、守行为1年,兼付300元堂费。但2人不满大批传媒追访,粗言秽语破口大骂。姓赵男友于庭外与记者发生推撞,混乱中姓谢女摄影记者,报称被人推倒及踢伤,姓赵男友涉案被警方拘捕。
现在的女孩为何这么暴力?
女学生的“群殴”暴力事件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并因网络之力而广受关注。这些花朵般年纪的女生为何如此暴戾,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呢。谁曾想到,这些平时看似乖巧可爱的女生在一个小矛盾的基础上践踏别人尊严和身体的时候竟然如此心狠手辣。她们以此为乐,将暴力、野蛮当时髦,在是非颠倒的意识环境里集体狂欢。残酷青春,是谁之过?究竟是什么让她们变得如此狰狞冷酷?谁该为这些暴力事件反思?

过去,我们普遍认为,一些男孩子有所暴力倾向,现在看来,女生却具有了如此倾向。现在的孩子们为什么趋向暴力化了?我们的教育者不应当反思?我们的家长不应当反思?反思有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心灵释放的舞台;现在的影视网络文化工作者更应该反思,为什么总是给孩子打造一些暴力文化的样板,影视网络文化的暴力化、庸俗化是在借助丑陋的噱头赢得眼球。钱是赚到了,孩子却学“完”了。
换位思考一下你是受害者,该有多么恐惧。仔细分析每一个校园暴力事件,便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事件的背后都有一颗备受煎熬的心灵,每一个施暴者都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有关资料显示,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我国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也更凸显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滞后性和迫切性。
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从某种意义来说,教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甚至整个社会整体的素质。校园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因为教育的对象都是学生,初高中很多都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极大。校园暴力事件的屡屡发生,早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将校园暴力扼杀在摇篮里,应是当下社会必须慎重思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