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景祥又回到书屋中帮助整理图书。
2001年,老党员李景祥从绥中宽邦镇信用社退休后,为方便宽邦镇大栗村村民读书学
习,自建了一个图书馆。十几年来,李景祥时常外出收购图书,花掉家里不少积蓄,不断给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2013年8月,年事已高的李景祥,无偿把自己图书馆里的书籍和资料全部移交给了村里——
虽然已把万余册图书全部移交给村里,但78岁的李景祥老人还会时常到村上的农家图书室转一转,看一看,摸一摸自己千方百计收集到的“宝贝”。“村上图书室有这么多好书,都是‘老馆长’的功劳,我们到这儿学知识、查资料、找信息,实在是太方便了。”4月15日,在村里农家图书室查阅资料的村民王光伟说。
自从老党员李景祥在十几年前自办“图书馆”后,绥中县宽邦镇大栗村的村民就多了个读书看报的嗜好,“李景祥图书馆”成了村民眼中的“宝藏”和“充电站”,也因为它的存在,使得整个大栗村都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气息。
“老馆长”是大栗村村民送给李景祥的“荣誉称号”。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大栗村村民想要买书、看书,得去几十里以外的城镇书店,这对于普通村民来说,存在着不小的困难。平时爱读书看报、深知村民难处的李景祥,一直想为乡亲们做点什么。在从宽邦镇信用社退休后,李景祥决定自建一个图书馆,方便村民读书学习。“我土生土长在农村,知道乡亲们需要有用的知识和健康的文化生活,能在有生之年为乡亲们办点好事,我觉得比干什么都强。”李景祥老人一语道出自己的初衷。
说干就干,2001年夏,在村民的质疑声中,李景祥在村里借房办起的临时图书馆开馆了,所有图书一律无偿借阅。当时,他把自己家中的2000余册图书全部拿了出来,为了不断给图书馆补充新鲜“血液”,李景祥时常外出收购图书,花掉家里不少积蓄。2003年,李景祥的妻子得了肝病,为了给老伴儿治病,他欠下了不少外债。虽然一时无力购置图书,但他并没有放松对“图书馆”的管理。为了丰富馆藏,他开始大量收集报纸,并把过期报纸上的实用部分剪下来加以整理归类,以便查阅。
为了把“图书馆”建得更好,李景祥还多方寻求帮助,先后给一些相关单位写信,靠大家的援助,馆内又增加了近3000册图书。2008年春,在绥中县文化局和大栗村村委会的扶持下,李景祥在自家院子里正式建起了图书馆。虽然房子只有10余平方米,内部条件也相对简陋,但这个凝聚着老人无数心血的图书馆还是给大栗村村民们带来了明显的益处——没事喝酒打牌、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喜欢读书看报、讨论科学种田的人多了。
村民何文忠是“李景祥图书馆”的常客,也是许多在图书馆尝到实实在在甜头的村民之一。几年前,何文忠在图书馆看到科技报上有条介绍甜瓜新品种的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何文忠按报纸上的联系方式,邮购了这种新品种的种子,结果当年就获得了丰收,卖上了很好的价钱……
李景祥的热心与执著,在社会上引起持续发酵。2009年3月,省文化厅和省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将价值5万余元的2000册图书赠送给了“李景祥图书馆”。2011年夏,辽宁出版集团又赠送了1000多册图书和其他资料。在社会力量的帮助下,李景祥终于实现了“馆藏万卷书”的夙愿。同时,在一直坚持免费开放的“李景祥图书馆”里,不仅书越来越多,人气也越来越旺。大栗村的村民也渐渐养成了闲暇时读书看报的习惯,都以常去图书馆坐坐为荣。
虽是斗室一方,但医药卫生、文化教育、农业科技、文学作品及中小学生作文选等类图书应有尽有。李景祥还特意在房子中间放了一套桌椅,以方便那些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书的村民。日复一日,李景祥悉心守护着他的“宝藏”,每天收获着简单而又充实的快乐……
2012年,由于青山水库工程动迁,李景祥搬到了图书馆6公里外居住,但图书馆依然照常开放了一年多,老人每天往返于“两个家”之间,从不言苦。2013年8月,“李景祥图书馆”和村里新成立的农家图书室正式合并,年事已高的李景祥,无偿把自己图书馆里的书籍和资料全部移交给了村里。现在,这个小有规模的农家图书室,依然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农家图书室借书读书,也已成为大栗村村民最乐于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