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哑老太免费接生70年 家境贫困晚年凄凉

2014-04-27 14:35:57   编辑:洪斌   来源:盘锦日报     评论:0 点击:
核心提示:  爱心人士来探望老人  当地为老人编的顺口溜  哑巴娘,好心肠;人有难,她必帮;名声响,传四方;拾孩子,很在行;她一到,生得爽;母子安,二斤糖。  “哑巴娘,

  爱心人士来探望老人

  当地为老人编的顺口溜

  哑巴娘,好心肠;人有难,她必帮;名声响,传四方;拾孩子,很在行;她一到,生得爽;母子安,二斤糖。

  “哑巴娘,好心肠;人有难,她必帮。”这句顺口溜说的是亳州市涡阳县花沟镇东方村曹庄的老婆婆曹董氏,今年已经96岁的老人从民国期间,就义务为人接生治病,周围村邻甚至一家三代都是由她接生。无论是将军夫人还是最贫困的村邻,老人从来都是一样尽心尽责。 4月23日,记者前往曹庄,探访了这位村里最长寿的老人。

  三十岁以上都是她接生

  在我国医疗不发达的年代,催生了这样一种职业——接生婆。在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花沟镇东方村曹庄,有这样一个接生婆,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因为婆家姓曹,娘家姓董,她的身份证上写的是曹董氏,而在村里,因为她的大儿子是哑巴,乡亲们都亲切地喊她“哑巴娘”。

  哑巴娘从事这行当有六七十年了。六十多岁的曹志安老人说,他几个孩子都是老人亲手接生的,他本人也是老人接生的,老人一生接生过多少孩子,没有人去计算过。村里有些人家一家三代都是老人给接生的。村上从三十岁的年轻人到花甲老人,只要是在这个村子里出生的,都是老人亲手接生的。

  接生不要钱还帮人针灸

  在当地,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哑巴娘,好心肠;人有难,她必帮;名声响,传四方;拾孩子,很在行;她一到,生得爽;母子安,二斤糖。 “哑巴娘,谁谁要生了,来请你接生。”只要一听到这样的话,曹董氏都会放下手中的活,急急忙忙往产妇家赶。曹董氏是小脚,三寸金莲走起路来颤颤巍巍,非常困难,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是还没赶到产妇家,曹董氏就已经满头大汗。但是,迎接新生命,对老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老人从来都是随叫随到。民国时期,有一东北将军妻子回娘家,恰逢难产,生命垂危,叩求曹董氏,曹董氏人到危除,母子平安。

  生于1918年的曹董氏,自幼跟祖上先人行医,学就一手救死扶伤的医术。曹董氏给人接生不要钱,她还会帮人针灸、活骨。十里八村谁扭到了脖子、到了脚,大家第一个都会想到去找“哑巴娘”。

  一生热心肠晚境很凄凉

  如今老人已经九十六岁了,她已经没有力气帮人接生孩子,偶尔还会有附近村上的人们因为孩子不爱吃饭、爱哭等,带着孩子慕名来找老人看一下。现在,与十几年前相比,老人家门前冷清了许多。

  一生辛劳的曹董氏,大儿子是个哑巴,虽然已经古稀却还只是一人。二儿子也已经年过花甲,因为生活拮据,还在做泥水匠。曹董氏是村里最长寿的老人。可是因为孩子们生活都很困难,老人的晚年生活也非常凄凉,现在住在一间潮湿的小屋里,一个用绳子编成的木框便是老人的床。去年,老人因为摔了一跤,双腿便不能走路。

  4月23日,来自亳州和徐州的30多位爱心人士,为老人送来了米面油、牛奶、轮椅,以及5000多元现金。大家的探望让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老人拉着爱心人士刘华斌的手,声音颤抖的还要挽留一行人吃饭。

上一篇:盘锦市举行教育实践活动征求到的意见整改推进会
下一篇:儿童预防接种日·聚焦:啥情况下娃娃不能接种疫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