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农村设施薄弱 公共服务建设亟需加强

2014-05-11 14:36:26   编辑:佚名   来源:阜新门户网站     评论:0 点击:
核心提示:   由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小区和各类制造业落户农村,阜新市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环境也不断受到侵害,就走访调查的5个农村来看,存在环

   由于各种规模的养殖小区和各类制造业落户农村,阜新市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环境也不断受到侵害,就走访调查的5个农村来看,存在环境污染、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以关家屯、老爷庙村、河西村、高德营子村、南营子村为调查点,5个村的环境较以前都大有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也有所提高,但总的来看,农村环境不容乐观,农村环保基础设施薄弱,不能满足垃圾处理需求,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公共服务建设亟需加强。

  1.垃圾设施不足,处理方式单一

  调查的5个村除关家屯村没有垃圾池和垃圾定点存放点外,其他4个村共有垃圾池40个,其中:老爷庙村12个,河西村7个,高德营子村17个,南营子村4个。虽然这4个村都有垃圾池,利用率也达到100%,但受数量少的限制,有的村仍然存在垃圾随意存放的现象。由于关家屯村没有垃圾池,生产、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沟渠,夏天蚊蝇成群,污水横流。

  垃圾清理方面,有垃圾池的村子都安排专人清理垃圾,其中:高德营子村垃圾池的数量最多,村委会雇1名村民天天清理,清理的垃圾以定点掩埋为主;其他的3个村均有1-3人专门清理垃圾,1-2个月清理一回,处理方式单一且粗放,主要以定点掩埋、露天焚烧、随意倾倒为主。受垃圾倾倒、清理不及时、露天焚烧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出现土壤和水源的二次污染。

  2.自来水覆盖率较高,水环境较好

  5个村的村民生活用水大多以自来水为主,其中:河西村和南营子村100%通自来水;关家屯村90%通自来水;高德营子村50%通自来水;老爷庙村60%没有通自来水,只有村里的养殖小区通自来水。没有通自来水的住户,生活用水以自家水井中的地下水为主,煮沸后直接饮用,处理方式单一。生产用水以河塘中的地表水和机井中的地下水为主,生产、生活污水不作处理直接排放到沟渠、河塘,受畜禽粪便的影响,靠近养殖小区的河塘、沟渠中的地表水污染严重,其他地方的沟渠、河塘水环境良好,经调查,80%的村民对村子周边的水环境比较满意。

  3.公共卫生设施缺乏,家庭厕所简陋

  调查的5个村子都已经消灭了露天粪坑、粪缸,除村委会有公共的厕所外,没有一个村子在村内有公共厕所。村委会的公共厕所100%是旱厕及简易厕所,有专人定期打扫。农户家庭中的厕所以旱厕及简易的厕所为主,所占比重在80%以上,条件简陋,粪便积攒后以作为农家肥为主,卫生状况堪忧。

  二、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1.垃圾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污染

  个别村将清理垃圾的任务承包给个人,由于承包人没有垃圾分类处理经验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备,为节省垃圾处理和运输成本,处理垃圾的方法一般为倾倒、掩埋、焚烧。一是将垃圾倾倒在村里的沟渠或者离村庄较近的山沟,生产、生活用的各种白色垃圾(如农药包装瓶、地膜塑料袋、包装袋等)随风飘荡,造成水域和土壤的二次污染;二是就近掩埋,随着雨水的冲刷和渗透,垃圾中的有害物质随着地表水渗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体;三是原地拢堆或拉到空地拢堆焚烧,造成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

  2.垃圾排放随意,造成环境污染

  一是部分村没有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点和垃圾桶,各类生活垃圾被堆放在房前屋后或者路边的排水渠中,长年累月曝露在地表,有的腐烂发臭,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二是农村鼓励农业养殖,大部分农村都有一片专门划定的养殖小区,养殖户环保意识差,畜禽粪便有的随意堆放,空气中散发着恶臭,蚊蝇成群,有的随意向附近的河塘排放,导致河水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差。

  3.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

  一是垃圾定点存放点数量不足,在调查的5个农村中,虽然4个农村有40个垃圾池和垃圾定点存放点,但远远低于实际需求,受垃圾池少和距离远近的影响,部分村民仍存在乱扔乱放垃圾的现象;二是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沟渠和河塘,造成有限的水体污染;三是缺乏粪便处理措施,农村的厕所大多以旱厕为主,粪便经发酵后没有经过特定处理就直接用来做农家肥,即会污染土壤,又会造成种植物沾染虫卵,有害人体健康。

  4.环保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经调查发现,当前村民乱扔垃圾、随意倾倒垃圾、随意排放污水等现象比较严重,以至于部分环保基础设施形同虚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另外,受传统“各扫门前雪”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村民只顾打扫自己室内和院落的卫生,对道路、垃圾池、垃圾桶、公厕等公共场所和设施的卫生视而不见,公共环保意识淡薄。

  5.有效监管缺失,维护措施不当

  一是“烧田”现象严重,为方便种植春耕前多数农户都会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秆,一方面容易引起火灾,另一方面灰尘颗粒等漂浮空中,造成空气污染;二是各部门在环境保护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普遍存在只有前期投入,没有中期监管,更没有后期维护的现象,以至于很多基础设施经年失修,没到使用年限就报废,很多公共服务缺乏监管,没能从一而终。

  三、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建设的建议

  改善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基础,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是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相容的一面镜子,针对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1.教育和舆论引导先行,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一是广泛利用村委会的“大喇叭广播”和告示墙,用实际案例作为警示教育的题材,定期开办环境保护大课堂,宣传环保的重要性,逐渐改变村民“各扫门前雪”的传统思想,引导村民自觉养成热爱集体、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二是广泛利用电视、网络、新闻媒体、报刊等传统和现代化媒体作为宣传环境保护的媒介,引导教育村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倡导公众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中,为建设美丽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2.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一是按需增加垃圾池和垃圾定点存放点,由环保、畜牧等部门牵头,实际走访调研,把每村的人口数和住宅分布情况作为建设垃圾池和垃圾定点存放点的依据,制作合理有效的垃圾存放图;二是划定专门的垃圾处理点,掩埋点和焚烧点要远离水源和村落,规定掩埋深度和焚烧坑的深度,定期专人取垃圾处理点附近的土壤化验,保证污染不扩散,确保乡村环境不受二次污染;三是引进垃圾无害化和再利用项目,建立垃圾中转站,将垃圾分类处理,将再生和再利用垃圾送到专业的垃圾处理企业,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四是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将养殖小区的畜牧粪便集中处理,既能杀灭粪便中的虫卵,又能实现废弃物的生态循环和高效利用;五是每村安排专人负责环境和公共服务建设工作,请专人定期打扫村内公共场所卫生、拖运垃圾并集中妥善处理,由村干部和村民监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共建美好家园。

  3.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提高村民责任感

  村委会对村内环境保护要建章立制,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将现有的村民福利与垃圾处理挂钩,对屡教不改、屡劝不改者,扣留各类国家补贴,对情节严重的,除罚款外,还要在村委公示栏公示。对垃圾处理模范的村民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嘉奖,对有积极带头作用的,发放一定补助和实行信贷优惠。

  4.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加强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一方面能够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另一方面能够合理规划养殖点和垃圾存放点。一是对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治理要加大资金投入,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要加大改造力度,确保畜禽粪便不污染土壤和水源;二是引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吸引垃圾处理项目落户农村,加大对垃圾处理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三是每村均设立环境保护专项基金,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改造乡村环境,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步伐。

上一篇:抢抓农时播种 加快春耕进度
下一篇:太平区财政收入实现“开门红”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